新闻动态
本文目录
一、关于分装香水
说分装全是假货的人,太不负责任了。
说这种话的人只能说明你用过的香水实在太少了。
知不知道有很多香水是国内根本买不到的啊,即使在国外代购,那个价钱也是几千块钱一瓶,你会冒冒然买回来?至于Q版跟试管,更不是每一款香都有的,有些香根本买不到Q跟试管。
更有些达人自己珍藏的爱香,为了和更多MM分享,才拿出来做分装的,你说人家是假货,人家还舍不得卖给你呢,因为分完了人家自己就没了的。
不过买分装,要注意的不仅仅是真假,淘宝分装的真货卖家在大多数,这点还不错,但是其他服务就不一定了。
-------------------------------------------------------------------
有很多人认为分装就是散装,这种说法是错误滴...分装是分装,散装是散装,混淆概念会被认为是外行哦~
先说说散装好了,极其简单,散装就是假货,是不折不扣的劣质假香水。说完了。
然后来说分装,分装当然也存在假货,就像买正装,一样有卖家把假货当真货卖。但是从分装这个概念本身来说,分装是真货。因为所谓分装,其实就是卖家自己买来大瓶的正装,然后把它喷到小的分装瓶里出售。如果他的大瓶里装的是真香,那么你得到的小瓶子,当然也就装的是真香。除了瓶子不一样之外,分装香水,和专柜卖的,是一模一样的。
PS:因为香水在分装时,已经经过一次原装喷头的雾化过程,接触过空气,特别还要邮寄到你手上,所以对于有些香水,分装后的前调,可能不那么醇。但是,基本上基本上是闻不出来的,因为我们没有那么灵敏的鼻子,呵呵~
对于有些卖家以此为理由,出售假货,你大可以反驳他。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__^*)嘻嘻……
很直接地说,分装香水就是为了试香。
一方面,专柜可能只给你试一次,甚至只给你闻试纸,这对于我们确定一款香水到底是不是喜欢,是不是适合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会去买分装,分个2ml回来,可以体验至少一两个礼拜吧,足够我确定是不是要入手正装的了。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有些香水,国内根本就没有卖,更可能是一些限量版,很稀少,想闻也闻不到。如果找人去国外代购,这些香水,至少上千元一瓶,不会冒冒然滴入手吧?而淘宝上有些卖家,自己就是香水达人,喜欢收藏香水,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藏。这个时候,分装就是我这种到处长草,草还长得老高老高的人的*好选择了。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__^*)嘻嘻……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分两个方面来说明吧。
真假肯定是首要问题,如果香水是假的,那么其他的都无从谈起。
香水的真假首先看价格,关于价格,讲起来又很复杂,而且更复杂的是,每个品牌的折扣还不一样。像安娜苏、CK等折扣较大,3-4折正常;香奈儿等折扣较少;而一些国内没有卖的,甚至可能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价格都差不多。这个不详细说了,不然太长了...
总之,在分装卖家买的真货是前提下,价格一般是这样的:(个人估计,没有具体计算,仅作参考,这里说得单价,指的是正装平均每ml的价格)
进货价格,单价在5元以内的,出售分装一般就是:*大容量单价*2(也有人说是*小容量单价*1.5的),甚至有些款可以达到2.5-3倍之多,比如雅顿的绿茶,100ml的tester,75块就可以入手,进货单价在0.75元/ml,一般以2元/ml的价格出售分装。
PS:不要认为分装卖家利润很高,其实分装过程很复杂,分装工作很辛苦的,卖家纯粹是赚的辛苦钱,这点JMs请一定要理解。我下面也会解释到。
进货价格,单价在5-10元的,出售分装一般就是:*大容量单价*1.5(或1.2)。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进货单价高了,再以2倍甚至更高的价钱出售,香水就太贵了,不会有人买了。像chanel的coco小姐edp,chanel这个牌子,折扣很少,在哪里买都很贵,coco小姐 edp,100ml的,至少也要800+,折合8元/ml,分装的话,大概就是11-13元/ml的居多,毕竟不能定价太高。
进货价格,单价在10元以上的,这个就很难说了,对于资深卖家而言,能进到10元以上单价的香水,那基本都是限量版或者沙龙香水了。这种东西,物以稀为贵嘛,定价比较难估计,一般仍然以1.5-2.5倍单价出售,但是价格差别比较大,说不好。我个人感觉还是2倍的卖家多一点吧。
如果以利润率而言的话,那个基本就是:两头利润率大,中间利润率小。
但还是那句话,分装卖家,赚的是辛苦钱。不相信的MM,自己去分分就知道了。
为什么我要说这个问题,因为好卖家实在是屈指可数。在淘宝混迹买过分装无数,我碰到的问题还真是多了去了~~(好吧,我这个人比较无聊,喜欢换着卖家买)
卖家不负责任的态度,我总结了下,暂时归结为以下几种:
1、自己不懂香水,盲信进货渠道的。其实这应该归结为真假问题,但是总结在这里说比较方便。
曾经碰到过(我朋友碰到的,我至今很侥幸滴还没有买到过假货)2个很汗颜的解释:(对于质疑香水是假货)
一个卖家说:我的香水都是正规批发商那里进货的,他们都有单据的。
无语。原来你根本不了解你卖的香水,对于香水的真假,仅仅依赖于批发商。拜托你回家多补补课吧,没事的时候多跑跑专柜。
另一个说:我的香水都是在淘宝皇冠卖家******那里买的,他都做到皇冠了,怎么可能卖假货。
比**个更无语。人家好歹还是“正规批发商”,你这个居然盲信淘宝某皇冠卖家,难道你不知道淘宝向来有皇冠真假混卖的吗?这样的人也跑来开分装店,世道啊世道...
2、盲信分装瓶容量的。(以分装试管为例,喷瓶也是一样的)...好吧,我很善良,我不愿意相信卖家是故意“缺斤少两”的,而且事实上也应该是卖家自己也不知道,毕竟这是试管厂家的事。
没错,分装试管是预先知道ml数的,但是那个ml数往往是不准确的!我不知道这个试管是不是为了分装香水而产生,但是试管有些虽然标了容量,实际却是“缺斤少两”。
而且这种克扣分量非常滴隐蔽,比如,那个粘香棒,其实也是占体积的,而试管却并未把这部分体积算进去,通常,这个棒子做粗一点,可以占掉 0.2-0.3ml的容量。再比如,试管少做个0.1、0.2ml的,如果没比较的话,肉眼根本看不出来。这样一来一去的,可以差0.4-0.5ml之多,一个试管也就2ml或3ml吧,其实是差了20%左右了。
可能是试管厂家为了迎合分装卖家的利益,才生产这种缺斤少两的试管,因为我是每次入手一瓶新香之前,都会买分装来试香的,所以日积月累,我发现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我买到的上百款分装里,没错,香水都是真货,但是有一些卖家的分装,明显比另一些卖家卖得瓶子要小,容量要少。而且我怀疑这个问题,所以是实实在在买了医用注射器量过的。
问题来了,有些分装卖家,自己根本没有亲自用注射器量过试管,光是买试管的时候,人家说这是2ml的试管,他就真以为就是2ml,其实可能只有1.7-1.8ml...无语。
如果是新手卖家,我可以理解,因为新手缺乏经验,又要忙着铺货,而且估计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谁家的试管好,谁家的试管差之类,毕竟是刚上手做。
但是如果是资深分装卖家,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难道你分装分了几年,就只买那个*便宜的试管么,怎么着也多买几种试管试试质量啊?态度不认真的呢!
3、不注重试管质量,一味贪便宜买试管的。
跟第2条差不多,只不过有些卖家的试管分量是足了,但是试管壁,那叫一个薄~~我没有精密测量过试管壁到底多薄多厚,但是曾经在塞上试管塞子的时候,亲手捏碎过试管...拜托,本人是连某些紧一点的饮料瓶都开不动的弱人...所以请不要质疑是不是我的手劲过大,别人不说,我自己,那是肯定不存在什么手劲大的问题~~
另一种质量差的,就是密封性问题。试管是玻璃小物,难免有密封不好的,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分装卖家,难道在分完后不该例行公事检查一下试管是不是渗漏吗?而且渗漏问题在喷瓶上更严重,因为喷瓶的密封性比试管差,所以更容易出现渗漏...那叫一个惨。
对于分装卖家来说,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为即使再好的分装瓶,也是从小厂里做出来的,人家只保瓶子的质量好,不可能给你连消毒步骤也包办了吧?但是分装瓶要是不消毒,很可能有残留的工业垃圾在瓶壁上,说不定当中就有某种物质,会跟香水发生反应。
我买到的,有用消毒水消毒没晒干就分装的(从出现浑浊现象就可知一二了);还有根本没消毒的,瓶子里的杂质都可以看到。这些香水也是真货(香味正),但是作为买家,拿到这样的香水,肯定是心里不爽的。
在淘宝页面上仅能看到价格,但是背后的其他服务却是看不出来的。有负责的卖家,买质量好分量足的试管,当然成本就高,他们认真地消毒和检查试管质量,这些其实也很辛苦的,但是你没买过就看不出来。而另一些卖家,买廉价的劣质试管,这些试管质量差,很容易碎,非常不方便,并且也不经过消毒就使用。然而后者可能在价格上更占优势,这点也是看不出来的。
二、商场香氛系统只能通过中央空调来做吗
1、商场的新风系统,一般不常开,所以商场香氛系统,一般是通过中央空调来实现对公区的扩香。如果是风机盘管或水系统中央空调,一般是通过空调出风口来扩香;如果是风系统的中央空调,一般是通过空调管道来扩香,这种扩香方式,效果*好,费用相对也节省。
2、商场的卫生间,一般采取扩香机壁挂方式扩香。
3、森馥雅小扩香机SF-509B(卫生间)
三、香水的市场怎么样,内销外销
在中国许多人眼中,香水市场有如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一方面大家对她充满宠爱。从全球来看,香水市场是一个价值250亿美元的产业,每年有300多个新品上市。在国外,香水早已介入生活各个方面,从儿童的教育用品,到各种生活用品,都有曼妙香水的气息,在一些国家,如法国,香水甚至和衣食住行一样不可缺少。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神奇魅力与商业诱惑的市场的确很难不让人心生爱意。
另一方大家对她更是充满成长的期待。因为在2006年,即使如高端品牌如Chanel、Estée Lauder和 Dior在中国的香水年销售额也仅仅只有约1亿2千万美元,而在欧洲为90亿美元,美国为40亿美元,即使在亚洲*大的市场,日本也有5亿美元。眼巴巴的看着全世界20%的人口的国度却只占全球香水销量的1%的事实,的确让人捶胸。
然而如同所有市场的成长过程一样,尽管这个小孩长得慢些,但终究香水市场还将继续成长并长大。如果我们期待这个小孩能成长的更加迅速、更加健康,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中国香水市场的成长。与消费者深入交流中我们发现,事实上,消费者中的很多人与其说是在购买香水,倒不如说是在购买一件与品牌相关的产品。而这一情形赋予了香水市场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正如许多品牌讨论到的那样,“这些品牌的香水卖得好吗?”“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这些客人还会再来光顾吗?我们也不知道。”
到底如何才能赢得市场发展呢,其实归根结底我们必须打破旧有阻碍香水市场成长的障碍,帮助树立中国消费者对香水的消费观念,创建一个全新的香水消费市场。
●打破消费文化的障碍:香水是一种技术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香水品牌的经营本身就是文化积淀的过程。与西方人普遍有体味不同,中国人过去并没有使用香水的习惯,在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到香水的文化根源。作为一种本土性的需求,在中国香水除了赋予身体香味之外,中国消费者通常还关心产品的其他用途。六神花露水之所以能够的成功,就是因为它即是香氛,同时也能用来防蚊虫,在夏天更能够提神醒脑。因此如何深入洞察中国人,创造出代表中国文化与符合国人需求的香水产品将是永恒的主题。
●打破产品价格障碍:香水从的奢侈品导入日常生活,开始在演绎品位、点缀情趣上充分表现,但是对多数消费者来说它依然属于奢侈消费的范畴。夏奈尔、迪奥等国际香水品牌(50ml)价位基本上都在人民币500~1000元之间。这个价位即使对于白领而言,也属昂贵。尽管香水是品位和观念的消费,但毕竟也一款供个人使用的商品,价格仍然对产品渗透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品牌价值与价格间取得平衡,创造出真正具有高度性价比的香水产品可能是直接刺激放大消费需求,赢得市场突破与规模提升的重要一步。
●打破主力购买人群的障碍:从目前状况来看,香水产品*大的消费群体集中在30岁—50岁之间的中年女性消费者,许多品牌香水销售的经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因为这一年龄段的消费者拥有较高的收入,消费中可以更从容的选择。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不温不火的香水市场其实还远未成熟,由于消费观念的影响,真正新兴的顾客群还没有光顾。比如针对男士的香水市场,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中国男人普遍倾向于选择香味清谈的香水,所以含香精量倒数第二的古龙水,可以预见成为中国接受香水文化男士的首选。
●打破国外香型的障碍:国外欧美品牌的香水非常浓郁,对体味的遮盖力强,充满性感的吸引力。中国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较适合轻盈而简单的清淡香型,女性喜欢花香型,男性则偏好更清新的香味。特别是近年流行“不香”的香水,香调中以清新的果香和花香*为热销,除了头香较浓郁外,中香和尾香都淡入淡出。因此打破国外香型的障碍,使产品香型与包装逐渐趋于年轻化,国产香水企业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香水表现形式和主流文化充分结合,才能立于优势竞争地位。
●打破购买习惯的障碍:在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香水的购买者多是送给朋友或情人,自己使用的消费者还不到三成。其中旺季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年一次的情人节,约占全年销售的30%。其中许多香水就专门为热恋中或者表白爱意的男孩子送礼准备,还有一些情侣会选择男女对香。但对比起来国外大约20-30%的销售额发生在11月和12月圣诞节期间,另外有15%发生在5月和6月的母亲节和父亲节的时候。因此如何创造新的购买契机,提高消费者的自购比率成为推动市场成长的重要因素。
●打破传统销售通路的障碍:在中国香水产品的传统主销通路是一级城市的商场百货店。但另一方面在一些二级城市,香水专柜已成为众多化妆品专营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本土香水品牌已由沿海、边远省份的二级市场,逐步进入化妆品专营店渠道销售。数量占大多数的国内二线商场频频向国产香水品牌伸出橄榄枝,二三级城市专卖店也开始将国产香水作为重要的利润商品和补充。因此香水产品打破传统通路仍然大有可为。
●打破品牌推广模式的障碍:在国外要让一款新香水大卖,化妆品公司可能需要为它投入1000万到2000万美金,这些钱被用来雇用一个调香大师,聘请一个明星或名人作为代言,接着公司要为这款新香水炮制一个带异国情调的背景故事,随即就开始了广告和促销的狂轰滥炸。这样一种商业利益驱动着社会名流和香水工业的完美结合的推广方式如何行之有效的复制到中国市场,或是另辟蹊径,演绎出新的品牌推广模式均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打破制造设计的障碍:在国际上香水包装代表化妆品包装的皇冠,它往往会运用*新的设计理念,采用*新的制作工艺,由*顶级的设计师设计,由*资深的调香师调配,这对企业的整体创意与产品开发能力均是一个重要考验。相比之下许多小型国产香水品牌则通过模仿顶级香水的包装、瓶型、颜色和香味来鱼目混珠,部分厂家采用低廉的香精作原料减少成本,自然产品品质无法保证,品牌理念无法展现。如何打破中国本土企业制造设计的瓶颈,真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值得中国香水业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无人怀疑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2007年,中国在首饰、服装、皮具、香水等奢侈品上的消费已经达到8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消费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面前我们深信不疑,香水将对所有人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国外业者曾说过“中国市场非常广大,没人能绕过它。我们是为了长远目标而来,我们拥有极具野心的计划。”但在制定极具野心的计划前,更需要我们一起携手清除障碍,期待这个襁褓中的宠儿健康长大。